2012年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综合试题五

发布时间:2012-04-28 共1页

 综合模拟试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对病例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 
A.提高分析效率
B.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C.控制混杂偏倚
D.控制选择偏倚
E.控制信息偏倚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这是考查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理解。分层分析是将研究资料按照可能产生混杂的因素或人口学特征(代理混杂)进行分层,控制混杂偏倚的影响后,评价暴露因素与结局变量的关系。所以只有答案C是正确的。 
 
2.评价一项疾病筛检试验测量值和实际值符合的程度称为 
A.可靠性
B.真实性
C.灵敏度
D.特异度
E.阳性预测值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这是考查对流行病学筛查方法的评价方法的掌握情况。A是评价筛检试验稳定性与可重复程度;C是反映筛检试验鉴别真阳性能力的指标;D是反映筛检试验鉴别真阴性能力的指标;E是评价在人群中进行筛检收益的指标;B是疾病筛检试验测量值和实际值符合的程度,真实性包括灵敏度和特异度两方面,故答案B是正确的。 
 
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人胞作用
E.吞饮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是理解判断考试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转运机制的理解。单纯扩散(A)是一种顺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方式;主动转运(C)是一种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方式,需要消耗代谢能量;人胞作用(D)、吞饮(E)是对于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也需要消耗代谢能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特殊的载体蛋白协助,顺浓度差进入红细胞,无需额外消耗代谢能量,属易化扩散。所以,正确答案为B。 
 
4.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
B.K
C.Cl
D.Ca
E.Mg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该考试题是理解判断型题目,考查考生对生物电形成原理的理解。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Na不通透,所以,备选答案A是错误的;此时,对CI(备选答案C)可以自由通透而不致对膜两侧浓度差产生很大影响;此时,Ca(备选答案D)和Mg(备选答案E)不易通透。由于膜两侧电一化学梯度较大,且此时对K易通透,所以,K的通透性最大。这样,有利于形成K的平衡电位,这正是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B。 
 
5.关于胰液的分泌调节,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B.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调节,以交感神经调节为主
C.胃泌素可以抑制胰液的分泌
D.胆囊收缩素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
E.盐酸可以抑制胰液的分泌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该考试题是理解分析类题目,考查考生对胰液分泌调节的理解。胰液的分泌调节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所以,备选答案A错误。胰液的分泌调节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调节,但以副交感神经调节为主,所以,备选答案B错误。胃泌素可以刺激胰液的分泌,所以,备选答案C错误。盐酸可以刺激胰液分泌,所以,备选答案E错误。胆囊收缩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胆囊收缩和促进胰酶分泌,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二、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6.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该题是结合临床的理解题,考查学生对呼吸阻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气道阻力属非弹性阻力,是影响呼吸运动的重要原因,其主要与呼吸道口径和气体流速有关,而与肺或胸廓容积大小改变无关。一般呼气阻力大于吸气阻力,哮喘病人更加明显,哮喘病人肺弹性减退,回缩力下降,呼气阻力增大,呼气肌参与主动呼气,使胸膜腔内压增高(可达正值),致使气道外压力增高而大于呼吸道内压,从而挤压管腔,造成呼气困难。哮喘病人吸气与呼气均为主动,故备选答案A错误;吸气时,哮喘病人肺及胸廓弹性阻力均增高,故备选答案B和C错误;一般吸气时胸膜腔内负压增大,呼气时胸膜腔内负压减小,故备选答案E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 
 
7.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血红蛋白B链N端第6个氨基酸残基谷氨酸被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 
A.缬氨酸
B.丙氨酸
C.丝氨酸
D.酪氨酸
E.色氨酸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该考试题考核"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的分子机制"。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是典型分子病,其血红蛋白β链氨基端(即N端)第6位氨基酸是缬氨酸,而正常人为谷氨酸。所以,正确答案为A。 
 
8.现在医学科学工作者通过获得大量特异DNA片段,结合适当的分析技术,可以鉴定基因缺陷。当前临床或研究室获得大量特异DNA片段最流行的方法是 
A.化学合成
B.DNA合成仪合成
C.从外周血细胞大量制备
D.基因克隆
E.聚合酶链反应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该考试题考核"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原则上讲,备选答案A~E所叙述方法均可获得大量特异DNA,但是,当前在临床实验室或研究室常用于临床诊断的方法当属聚合酶链反应(PCR),其他方法费时、费力,甚至对大多数临床单位或机构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问题,所以,备选答案E是最佳选择。考试经验表明,更多考生选择备选答案D(基因克隆),因为忽略了"当前临床或研究室"中"最流行方法"的限定。 
 
9.某哮喘患者,伴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和眼内压升高,应当选用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氨茶碱
D.阿托品
E.多巴胺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该考试题属于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的基本知识类题目,考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和眼内压升高的哮喘患者的选择用药"。目前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是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抑制炎症过程为主的抗炎平喘药及影响免疫过程的药物等。5个备选药物中,只有异丙肾上腺素(备选答案A)和氨茶碱(备选答案C)属于平喘药,具有较强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异丙肾上腺素是p受体激动药,对心脏β受体有激动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和频率作用,加速传导,对窦房结有兴奋作用,对眼内压无影响。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脏骤停。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择该正确答案的考生仅占22.2%。选择氨茶碱的考生比例最大,达到37.9%。原因可能是氨茶碱还具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并降低右心房压力,增加冠脉血流,适用于心衰时的喘息(心脏性哮喘),但不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哮喘。其次为选择阿托品(备选答案D)者,占16.5%。该药对支气管松弛作用弱,虽能改善房室传导阻滞,但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多,伴眼内压升高患者应当禁用。 
 
10.标本涂片镜检时,见圆形或卵圆形菌体,革兰染色阳性,从菌体上有芽管伸出,但不与菌体脱离,形成假菌丝;将标本接种至玉米粉培养基上,可以长出厚膜孢子,此微生物可能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放线菌
E.毛癣菌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该考试题为基本知识类题目,考核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学特征。有菌丝或假菌丝以及孢子的形态学特征的微生物,必定是真菌。该考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属于真菌的微生物为白色念珠菌(备选答案C)和毛癣菌(备选答案E)。题干中所描述的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符合白色念珠菌。所以,该考试题的正确答案为C。毛癣菌(备选答案E)在显微镜下可见细长壁薄的大分子孢子和葡萄状或梨状的小分子孢子以及多种形态的菌丝,放线菌(备选答案D)为丝状细菌,其菌体直径为0.5~0.8μm,比真菌小得多,丝状菌体细长无色,有分支,且易断裂为链杆菌样,与白喉杆菌形态上相似。其余备选答案也不符合题目要求。 
 
三、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峰电位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 
 答案 A B C D E 11.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出现 
  答案 A B C D E 12.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静息电位达到 
 
 
 
正确答案:11.A,12.B 解题思路:选析第1题。该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电活动的理解。能使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B),神经和骨骼肌动作电位有典型的尖峰形状,称为峰电位(C),继峰电位下降支到达静息电位水平前的一段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称负后电压(D),而继峰电位下降支到达静息电位水平后的一段微小而缓慢的电位称为正后电位(E)。当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则出现局部电位(A)。所以,正确答案为A。 
 
(13-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滤过除菌法
B.紫外线照射消毒法
C.γ射线处理法
D.高压灭菌法
E.巴氏消毒法 
 答案 A B C D E 13.细胞酶制剂的无菌处理,应当选择 
  答案 A B C D E 14.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和手术敷料的灭菌,应当选择 
  答案 A B C D E 15.书本表面的污染,应当选择 
 
 
 
正确答案:13.A,14.D,15.B 解题思路:选析第1题。该题为基本技能类题目,考核物理消毒灭菌法的应用。细胞酶制剂的性质为蛋白质,具有酶活性。滤过除菌法为利用有微细小孔的滤菌器,只允许液体或空气通过,细胞因大于孔径被阻止通过,因而达到除菌的目的。细胞酶制剂应用滤过除菌,既可达到无菌,又能不破坏蛋白质保持酶活性。应用高压灭菌法,虽可达到灭菌,但破坏了蛋白质和酶活性。巴氏消毒法为62℃15分钟或71.7℃15~30秒的热力消毒法,虽可保持酶活性,但达不到完全灭菌。紫外线照射消毒法因紫外线穿透力弱,只能进行表面消毒。γ射线虽能完全灭菌,但可破坏酶的活性,故也不适合对酶制剂的消毒。所以,正确答案为A。 
 
四、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6-17题共用题干) 
某研究组调查得甲县食管癌死亡率p-43.12/10万,乙县食管癌死亡率p=39.46/10万,经标准化后,甲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p'=45.23/10万,乙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p'=49.87/10万。 
16.要对比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进行率的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消除两县 
A.总死亡率的影响
B.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C.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D.食管癌死亡构成不同的影响
E.年龄别食管癌死亡水平不同的影响 
17.计算得到的各县标准化食管癌死亡率 
A.完全可代替实际的食管癌死亡率
B.更能反映食管癌死亡的实际水平
C.只能说明两县食管癌死亡相互对比的水平
D.更能反映两县食管癌死亡率的发展变化趋势
E.更能说明各自食管癌死亡的频率或强度 
 
 
 
正确答案:16.C;17.C 解题思路:选析第2题。要对比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显然不能清除两县总死亡率的影响,所以,备选答案A不正确。总人口数不同对比较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不会有影响,所以,备选答案B不正确。食管癌死亡构成指食管癌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构成比,这种构成比的不同不会影响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的比较,所以,备选D不正确。年龄别食管癌死亡水平不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具有可比性,进行率的标准化,目的并不是为了清除两县年龄别食管癌死亡水平不同的影响,所以,备选答案E不正确。根据题中提供的资料,要对比两县食管癌死亡总水平,进行率的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清除两县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备选答案C正确。 
 
(18-19题共用题干) 
一电焊学徒工,无防护条件下电焊操作半天后,次日出现眼痛、流泪、怕光。检查见球结合膜充血、水肿。 
18.此病人应当诊断为 
A.电光性虹膜炎
B.电焊工角膜炎
C.电光性眼炎
D.视网膜灼伤
E.红外线晶状体混浊 
19.致病因素最可能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微波
D.电离辐射
E.激光 
 
 
 
正确答案:18.C;19.B 解题思路:选析第2题。电焊弧光主要是紫外线,其他杂波很少。工人出现了电光性眼炎(即电光性角膜、结膜炎)更证明是紫外线,所以,正确答案为B。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